今天是:

 

cveqc

  当前位置:首页 >

整脊调理师

稿件来源:CVEQC 职业培训工作系统        发布日期:2014-03-10


    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疾病与脊柱力学平衡被破坏有关。这些疾病涉及人体神经﹑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等各系统。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在人们饱受着由于脊椎力学平衡被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痛苦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其真正的发病原因。从而导致小病拖成大病、误诊误治率几乎超过发病率的50%........。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手法,便可对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加以矫正。一经矫正恢复了脊椎的力学平衡,就可以轻松地解除或减轻脊椎相关病带给患者的极大痛苦!
    为了促进国民健康水平,调整、改善国人的“亚健康”状态,规范脊椎养生从业人员相关资质的规范化培训和认证工作,培养一批全面掌握脊椎矫正理论和脊椎矫正手法,同时能够适应个体化需求、指导脊椎矫正服务的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整脊调理培训大纲


第一章  脊诊整脊历史展望和流派


一、前言


   整脊调理人员是我国养生保健行业新兴的知识型、技能型综合类人才,符合当前时代的需求。整脊疗法作为中医医术与文化的独特瑰宝,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而随着脊柱及相关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整脊医学在西方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及有体系的发展。作为一名整脊调理人员,应该对整脊调理及其具体职业要求有一个基本认识和理解。本部分总学时:6学时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整脊调理人员的涵义、作用和意义、整脊调理的理论基础和养生方法、作用原理、辨证原则;


2.理解体平衡疗法、运动调脊疗法;


三、教学内容


1.体平衡疗法概论


2.整脊调理的解剖学基础理论


3. 整脊调理的运动解剖学基础理论


4. 诊断的基础理论


5. 整脊调理的基本手法及运用


6. 脊柱疾病相关饮食






第二章  整脊调理基础概论、职业工作须知、服务礼仪和个人防护


 一、前言


  中医养生讲究的平衡有动静平衡,《内经》上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要保持健康,必须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动静平衡


1、心理平衡 


2、动静平衡 


3、环境平衡


4、营养平衡


5、阴阳平衡


   体平衡疗法是以西方医学科学系统的运动解剖知识及训练为基础,辅以东方中国医药科学的养生观念与实践,结合东西方医学的优点与临床实务经验,以患者不同体位运动,医者赋予的手感疗法来舒解患者身体的疼痛与不适;德式运动调脊疗法就是其中一套针对脊柱相关病痛的平衡疗法。 


    本章节从认识疼痛是人体失去平衡开始,探讨疼痛的根源,触发点 ,也被称为激痛点或肌节点 ,描述了作为过度激活的骨骼肌与相关联的可触及的结节,在拉紧了的肌肉纤维 。(激痛点(Trigger points))。持久过度,肌筋挛缩;久而僵硬,脊骨隆起(激痛点(Trigger points))……发为疼痛、酸、胀、麻、木。


从而引出“激痛点(Trigger points)”在临床上表现形式的探讨;对症调理的意义;不同疼痛表现形式及意义;本部分总学时:4学时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体平衡疗法;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临床应用;


2.掌握激痛点(Trigger points)不同疼痛表现形式及意义。


3.掌握激痛点(Trigger points)在临床上表现形式及形成特点。


三、教学内容


1.疼痛基本概述。


2. 疼痛的来源。


3. 激痛点(Trigger points)的三种临床表现形式。


4. 不同疼痛的实质。






 第三章 脊柱骨骼解剖基础知识 (8学时)


教学内容


1、骨骼结构特点 


2、脊柱结构特点 


3、关节结构特点 


4、脊柱相关痛症患者常见病痛 


5、脊柱相关痛症患者常见病痛护理 


6、脊椎调理的控力和相关的生物力学分析 






 第四章 脊柱肌肉和神经解剖基础知识 (4学时)


教学内容


1、肌肉结构特点 


2、骨骼肌肉结构特点 


3、脊柱神经结构特点 


4、 脊柱相关痛症患者常见病痛及护理方法 






第五章脊柱运动解剖基础知识 (4学时)


教学内容


1、运动解剖平面特点 


2、人体运动平衡结构特点 


3、运动中的肌肉结构特点 


4、运动受伤患者常见病痛及护理方法 






第六章 脊柱与各关节结构及其失稳后引起的相关症状分析


一、前言 


    疼痛来源于筋和骨的平衡紊乱(排除内脏病躯体反射痛)。因此,必须熟悉身体各部筋、骨的基本特点,以及损伤后的基本特征,方能够达到辨证施治、立竿见影。


    本章重点讨论脊柱与各关节的基本结构及损伤后的特有症状;检查方法及治疗手段。本部分总学时:12学时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脊柱的生理结构,特别要熟悉各关节突关节的生理角度。


2. 熟悉脊柱各关节突关节失稳后引起的相关症状。


3. 熟练掌握各关节的基本结构。熟悉各关节失稳后引起的相关症状。 


三、教学内容 
1. 骨结构(以躯干骨和四肢骨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2.  脊柱的基本结构(椎间盘、椎间孔、椎管、棘突、横突、关节突、生理曲度)。


3.  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基本结构。


4.  各关节的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相关韧带)


5.  脊柱关节失稳后引起的相关症状。


6.  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损伤后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 神经解剖学


一、前言


    神经系统是人体统帅和它是控制全身躯干、四肢、腑藏各器正常工作的指挥中心。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大系统。


周围神经又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本章重点讨论31对脊神经的组成、分布、走行路线等。本部分总学时:12学时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脊神经的组成及分布,掌握各丛、各支神经的走行路线。


2.  熟悉每条神经受到干扰后,引起的相关症状。


三、教学内容 
1.脊神经的基本特点。


2. 脊神经后支神经的分布与走行路线。


3. 脊神经前支的组成(颈丛、臂丛、胸神经、腰丛、骶丛)、分布、走行路线。






第八章 身体各部软组织基础理论与损伤后引起的疼痛分析


一、前言


    疼痛来源于筋和骨的平衡紊乱(排除内脏病躯体反射痛)。因此,必须熟悉身体各部筋、骨的基本特点,以及损伤后的基本特征,方能够达到辨证施治、立竿见影。


    本章重点讨论软组织的基础理论(肌肉的起止点、功能)及损伤后的特有症状;检查方法及治疗手段。本部分总学时:10学时 


二、教学要求 


1. 熟悉各部肌肉起止点,明确其调理意义。


2. 熟悉各部肌肉之功能,掌握其损伤后的检查方法。


3.  熟悉各部肌肉损伤后引起的相关症状,保证调理的准确性。


4.  了解各部肌肉“激痛点(Trigger points)”分布规律,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三、教学内容 
1. 头颈部肌肉基础理论及损伤后的症状分析与调理。


2. 肩、臂、手各部肌肉基础理论及损伤后的症状分析与调理。


3.  胸腹部肌肉基础理论及损伤后的症状分析与调理。


4.  腰、背部肌肉基础理论及损伤后的症状分析与调理。


5.  臀部肌肉基础理论及损伤后的症状分析与调理。


6.  大腿各部肌肉基础理论及损伤后的症状分析与调理。


7.  小腿、足各部肌肉基础理论及损伤后的症状分析与调理。


8.  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膝关节痛等症的症状分析与调理。






第九章 软组织松解手法、激痛点调理临床应用


一、前言


     软组织松解手法及激痛点调理疗法,是为处理软组织上的“激痛点(Trigger points)”设计的四种基本手法,具有针对性强并能立竿见影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遵循不同部位的浅(中)层肌,使用不同手法;临床实践证明:手法加激痛点调理疗法在处理软组织“激痛点(Trigger points)”上,效果十分显着。本部分总学时:8学时 
二、教学要求 
1. 熟练掌握四种手法在不同部位的应用。


2.  熟练激痛点调理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3.  在临床应用中要十分清晰,手法和针法的禁忌区域和应急处理办法。


三、教学内容 
1. “激痛点(Trigger points)”指腹点揉的练习及临床应用


2. “激痛点(Trigger points)”指关节点揉的练习及临床应用


3. “激痛点(Trigger points)”掌根按揉的练习及临床应用


4. “激痛点(Trigger points)”掌心按揉的练习及临床应用






第十章  脊柱的诊查、诊症和康复调理


一、前言


    由于脊椎周围软组织的不平衡,导致椎体发生生理上的位移,继而使得椎间孔内韧带的变形,直接和间接的挤压、干扰了血管、神经,从而引发各种相关病。   


脊椎养生就是针对位移椎体,予以调理的的一种手法。该手法是在传统正骨手法的基础上,结合脊椎各关节的生理结构,科学改进而来。包括颈、胸腰、骶不同部位的使用,安全、有效、轻松、无痛。本部分总学时:32学时 
二、教学要求 
1. 熟练掌握望诊、问诊、触诊(脊椎)技术,影像检查,准确诊断位移椎体,肌肉变化。


2.  熟练掌握使用不同部位的诊断。


3. 熟练掌握脊椎各段的康复调理技术和其临床应用。


三、 教学内容 
1.  脊椎位移后触诊方法及训练。


2.  颈椎坐、站位的调理手法演练。


3.  胸椎坐、站位的调理手法演练。


4.  腰椎坐、位的调理手法演练。


5.  骶椎站位的调理手法演练。


6.  尾椎站位的调理手法演练。


7.  各部位调理手法临床应用的禁忌症状及禁忌人群。
an>